A Blog

【書介】人們為何不快樂 –– 《幸福之路》

July 02, 2021

《幸福之路》書封

「你過得幸福嗎?」

你說,你也不知道。

你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,在辦公室裡盯著螢幕敲敲鍵盤。偶爾需要加班,但不是那種每天朝九晚九假日還要趕進度的工作。

下了班、放了假,捷運通道上人來人往,卻不知道該往哪裡去、有什麼事好做。回到家,躺在床上,滑滑臉書看看廢片,過兩天又是新的工作天。想到再一個禮拜生日又到了,上個生日彷彿才剛過沒多久,而時間又悄悄走過一個年頭。

整體來說,你的日子還算過得去。身體還算健康,下背部因為久坐而不時酸痛,頭痛大約一個月會有一次,但沒有什麼大病;薪水一個月就是五萬塊,自己省吃儉用也能存點小錢;比起連下一餐都沒著落的難民,你知道自己算好的,但你就是覺得不滿足。那是一種重複再重複的空虛,工作、假日、工作、假日,而生活卻沒有進展。你覺得比起同年紀的人,自己好像該成就更多。以前的高中同學們有的出國深造去了,有的在 IG 上秀寶寶的照片,而自己卻還在這。

還可能幸福嗎?你問。


數學家與哲學家伯特蘭.羅素在《幸福之路》這本小書向我們說,幸福是可能的,只要我們停止過分關注自身,並試著關注外界的事物。

什麼是過分關注自身?羅素提出三種過度關注自身的形式:罪人、自戀者、自大狂。

罪人好比小時候被父母嚴厲管教而過分乖巧的孩子。父母說罵髒話是罪惡的,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,也只好認為罵髒話是罪惡的。因此,頂撞父母是罪惡的、有自己的想法是罪惡的、女人是罪惡的、自慰是罪惡的。為了不要犯罪,他為自己設下戒律,當自己觸犯戒律的時候,他便感到十分自責,成天想著如何避免自己再犯,他的心神全耗在戒律之上,沒有餘裕感受其它的事物。

自戀者則希望獲得他人的讚賞。為了被他人誇獎,他會去做一些自己實際上並不感興趣的事,例如為了得到師長的誇獎而努力用功的學生,當他不再獲得讚賞的時候,讀書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;或者像社群媒體上發文炫耀出國度假的人們,暗自希望(儘管可能沒意識到)自己在他人眼裡過得很好,但當沒有人來按讚的時候,出國度假似乎就少了一半的魅力。自戀者過分關注自己在他人眼裡是否足夠好,而無法全心投入他所從事的興趣或工作中。

自大狂希望自己擁有權力控制他人,他們權力慾過剩,只關心眼下是否還有未臣服的他人,因此變得暴虐殘酷。終究遇到無法克服的阻礙時,便會鬱鬱不歡。

無論是哪一種形式,關注自我,就像伺侯一個永遠都不滿意的老闆一樣:不管你報告做得多詳細、工作有多準時,他總能挑出不滿的地方痛罵你一頓。在現實中遇到這樣的老闆,正常人都會果斷辭職;面對自我我們卻經常像個抖M,一邊挨罵一邊緊抓著不肯放手。因此,我們應該停止過度關注自我,該下班的時候,就下班吧。

停止過度關注自身之後,羅素說,我們可以透過對外界事物抱持友善的興趣,在活動中得到滿足感,無論是工作、與家人朋友相聚、興趣等等。羅素舉他家的園丁為例,儘管他目不識丁,收入也不多,但在園子裡抓捕野兔時,卻是十分快活。每天,他一心一意計畫如何逮到這些狡猾的現行犯,在園子裡和牠們鬥智鬥勇。他的注意力並不朝向自己,而是專注在如何打野兔上面。當我們專注在外在事物上,不受自身所困擾,自然就能過得滿足。以上當然,只是書的一小片段,他也談如何經營家庭、工作,如何培養次要的興趣、如何避免嫉妒與疲憊感,而這些都是在談,人可以如何過得幸福。

最後忘了說,這本書寫於 1930 年,是的,是近百年前的著作,可羅素所描述的這些人生哲理,在現代依然值得一讀。


Yi-Shan, Chen

Written by Yi-Shan, Chen. Githu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