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Blog

【書介】了解你的陪審團 –– 《好問:化異見為助力的關鍵說服力》

June 27, 2021

《好問:化異見為助力的關鍵說服力》書封

一名女子遭受毆打施暴之後,最後離開了她的丈夫。某天,在她的朋友載著她和兩個孩子的回程路上,從後照鏡看到一輛車不尋常的尾隨,那正是她的前夫,手上拿著一把手槍。

朋友很聰明,趕緊開車前往警察局,一路上連闖紅燈閃過車子,而她一邊打電話給 911,和警察描述她目前的處境以及前夫的罪狀。可惜差了一步,當她們在警察局後面的停車場停好車,警察也正要趕到現場時,她的前夫已經下了車,對車窗開了四槍。

她中彈身亡。兩個孩子躲在後座的地板上逃過一劫,但也失去了母親。她的前夫則被逮捕並被指控謀殺。

現在,你是一名檢察官,正在法庭之上。定罪階段已經結束 –– 無疑的,他犯了謀殺罪。而現在輪到你進行終結辯論,終結辯論結束之後,台下的十二名陪審團將會決定究竟該予以死刑,或無期徒刑。

你的目標是什麼?你會說什麼?你要怎麼說服台下的陪審團?


那名檢察官正是本書《好問:化異見為助力的關鍵說服力》的作者 Trey Gowdy。

Trey Gowdy 當過美國的聯邦檢察官,也連任過四任國會議員。在這本書他說了很多關於說服成功或失敗的故事,這些故事說明說服的專家之所以能說服他人,並不只是因為口才好,而是花了很多心思了解事實、探問自己相信什麼、設定目標、準備質詢的問題、想像對方會有何回應,才能達成目的。他曾經為了一場十年未能定罪的兇殺案,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研究案件照片、資料,思考開庭後如何發言、辯方可能的反擊,只為了替當事人討回公道。結果開庭當日,陪審團花了三十分鐘就裁定嫌犯有罪,並判處無期徒刑。真可謂台上半小時,台下一年功啊。

你會問:我們又不是檢察官,檢察官在法院上怎麼說服陪審團,和我有什麼關係?我們的確不是檢察官,但實際上,我們常常在說服他人:請你的孩子整理房間、勸說整天看電視像沙發馬鈴薯的長輩運動、讓同事理解你對工作成果的期待…無一不是說服,只是我們可能沒有察覺。說服,不是只有律師、外交官、商業談判才需要,而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。

而我們說服他人的時候,Trey Gowdy 說,我們往往未曾想過目的是什麼,使得說服變成無效的爭辯。例如在臉書上常常可以看到立場不同的人在動態底下就政治問題(最近的話大概就是疫苗)討論起來。很快的,這些對話帶有越來越多的情緒和謾罵,往往沒能真的說服彼此,只是引來各自的支持者按讚或加入戰局,讓彼此更加對立。套作者說的,那不是說服,而是確認,確認誰是敵軍誰是友軍,但這並無助於讓立場相異的人理解不同的想法!許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想要說服對方,但我們實際想要的是贏得辯論,至於對方是否真的理解我們的想法,我們真的在乎嗎?

倘若我們真的在乎,又該怎麼做呢?Trey Gowdy 建議我們由詢問自己開始,事實是什麼?我相信什麼?目標是什麼?了解自己之後,又該去了解你的陪審團 –– 你要說服的人,他們相信什麼?如果你信媽祖,你的朋友是個基督徒,要說服他拜媽祖,可能比登天還難,而你也不該嘗試去做;但如果退而求其次,說服他尊重你拜媽祖的信仰,這倒是比較可能的目標。這只是個簡易的例子,但許多時候正是因為沒有事先了解你的陪審團,話說出口之後發現觸犯了對方的基本信念,就失去說服的機會了。

書裡除了這些事前的準備工作,也花了近半本書的篇幅談提問與說服的行為和技術,例如怎麼質疑,何時該質疑對方的事實(氣候暖化不是事實,這是誰說的?),或質疑對方的結論(租房子比較省錢,但這樣我就該租房子嗎?),或甚至質疑對方本人。又或者如何透過重新包裝來突顯對方想法的荒謬,以「我聽到你說的是…(將對方的評論重新包裝),但肯定你不是在說…(稍微誇張但指出問題)」的句子來指出對方邏輯薄弱之處。例如「媽,我聽到你說的是你希望我大學繼續住家裡,但肯定你不是在說我每天都該花三個小時通勤去學校?」。這些技巧我們可能聽說或親身體會過,但實在不像《好問》介紹得如此詳細,又充滿許多真實故事的例證。

寫到這裡,希望我已經成功說服你讀讀看這本書了!


Yi-Shan, Chen

Written by Yi-Shan, Chen. Github